文明百科-k8凯发

汤王台与商文化
责任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9-24

 阅读提示:亳是商汤所建的商代第一都,至于亳在哪里,古往今来众说纷纭。古代称的地方很多,后人根据商丘所在地域方位,把商丘之亳称为南亳

一般认为,南亳在今睢阳区坞墙镇与高辛镇一带。商都南亳,雄踞睢水之滨,东望芒砀山,北濒孟潴泽,襟喉关陕,控扼淮海,堪称一代名都。

睢阳区坞墙镇南亳村村民谢信民执著地坚信商汤所建的商都南亳就在他们村那里,十多年如一日,卖掉了苦心经营的5家工厂,花完了多年辛苦经商的积蓄,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高台仿汉建筑——汤王台,他们村也改名为南亳村

商丘是燧人氏的故乡,燧人氏不仅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而且被称作万姓之祖。商丘是众多姓氏的发源地,源于帝喾、源于商汤的众多姓氏散布全国各地及海内外。围绕商丘的姓氏文化,南亳村汤王台也许可以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汤王台的文化背景:破解南亳史谜 重铸商都辉煌

《史记·殷本纪》曰: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亳是商汤所建的商代第一都,有关亳在哪里,古往今来众说纷纭。其中,南亳在商丘南,古有多部典籍佐证。

汤都于何处?向有南毫、西亳、北毫之说。治古史者,关于汤都问题的研究,多在三毫说中转来转去,众说纷纭。究其原始根据,都是从《史记·殷本纪》所说汤始居毫而来。由于对汤始居毫的地望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引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

《孟子·藤文公下》载:汤居亳,与葛为邻。《汉书》注: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葛即葛伯国,在今商丘市宁陵县境内,可知汤所居之亳非它,而是商丘附近一带。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写到:夏桀战败逃走。汤灭夏,正式建立商朝,都于亳(河南商丘)。

商丘日报社原社长、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广瑞在《商代第一都在商丘》一文中论述道: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均非成汤灭夏后所建的亳都。那么,汤都亳,亳在哪里?商代第一都在商丘。成汤在古商国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南亳则由古商国都邑改建为商代第一都城。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马世之曾考证,是商王的都邑所在,它与同义,在商民族的心目中,就是圣地。古代称的地方很多,后人根据所在地域方位,把商丘之亳称为南亳

商都南亳位于今睢阳区境内,雄踞睢水之滨,东望芒砀山,北濒孟潴泽,襟喉关陕,控扼淮海,堪称一代名都。史书所载,商族兴起于黄河下游一带,其始祖名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赐姓子氏。从契至汤,共14代。夏朝建立后,商先公是夏的臣属,随着商族势力的日益强大,渐有问鼎之心。商先公们在夏的周边地带不断迁徙,寻求发展的机缘,并欲取夏而代之。自契至于成汤八迁,说的就是商族播迁的移民史。史家对八迁的地点多有争论,但在汤始居亳问题上却取得了共识。据古本《竹书纪年》等书所载,自汤起,在亳建都的共有十王,至仲丁始迁于嚣(即隞,今郑州附近),或说盘庚又迁回亳地。

关于南亳地望所在,西晋初年著名学者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指出:谷熟为南亳,汤所都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沿袭其说,他在《水经·睢水注》中云:睢水……又东迳亳城北,南亳也,即汤所都矣。唐李泰撰《括地志》时说得更加具体: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汤所都也。汉唐谷熟县治为今谷熟镇,原属商丘县,1951年后划归谷熟县,1954年谷熟县撤销后并入虞城县。今睢阳区坞墙镇在虞城县谷熟镇西南35里处,其方位与里程均与史乘所载南亳地望相合。一般认为,南亳在今睢阳区坞墙镇与高辛镇一带。

商丘是我国著名的黄泛区,历史上黄河南泛时频繁改道,洪泛及其相应的泥沙堆积,把南亳深埋地下,巍巍宫室与繁华街肆迄今不见踪影,有的学者甚至采取怀疑否定的态度。这种将南亳问题变成千古史谜的做法有欠公允,学术界应当对此重新审视,还其中国历史上早期大都会的本来面目。

汤王台的建起缘由:执著追求梦想 农民情系南亳

商丘古城南约25公里的睢阳区坞墙镇北的一个村,建起了一座18米高的高台,比商丘古城西南三里的阏伯台还要高7米多。这个村现在叫南亳村,这座台就是汤王台,是一座为纪念商王朝的建立者商汤所建的高台建筑群。

坞墙镇谢庄村的村委会主任谢信民有一个南亳梦,他执著地坚信商汤所建的商都南亳就在他们村那里,于是村里建起了纪念商汤的汤王台,村子也改名为南亳村。记者从市文物局了解到,商汤庙2011年已被批准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亳村是谢庄村的一个自然村,以前叫桑庄村。谢信民说,他们村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形成集市,他想搞出点名堂,就想着给村里这个集市起个名字。1996年,他碰到了原商丘县文联主席尚起兴,于是请教尚起兴他们村的集应该起个什么名字?尚起兴说让我想想,几天后他告诉谢信民:你们那里曾是商汤的都城,给你两个名字选择,南亳或者古亳。谢信民和村里的干部商量了一下,决定叫南亳村2007年,经过谢信民和全村人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商丘市地名办同意桑庄村更名为南亳村

1996年起,谢信民得知他们村就是商王的都邑所在以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谢信民的脑海中,他要建一个地方纪念商汤王,让汤王的后代和周边的群众,有一个朝拜祭祖的地方。

当谢信民决定以己之力建汤王台时,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 谢信民回忆说,当时老父亲、妻子、包括孩子们,全都不支持他这样做,都说你把钱花了建这有啥用?

虽然亲朋邻里极力反对,但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却让谢信民顾不得这些。多年前谢信民就下海经商,名下产业有两个面粉厂、两个楼板厂和一个钢筋厂。但他为了建汤王台,不仅花光了积蓄,又把名下5个工厂陆续卖掉。据不完全统计,十多年间,他陆续投资资金200多万元。

1996年到现在为止,整整16年的时间,谢信民风雨无阻,白天和工人们一起干活,晚上还要自己设计图纸。他这种沉默中蕴含着担当的举动,感动了亲朋邻里,他们不再反对。

坞墙镇政府干部肖兴才说,谢信民很多时候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他不但是汤王台的投资者、建设者,也是一个劳动者。

经过大家的努力 ,汤王台主体工程现已基本完工。牌坊上书汤王台,背面上书降福无疆,均由赵鹏九先生书写。台前,是尚起兴手书的商汤庙石碑和正在建设中的仿汉建筑庙门。汤王台的台阶共有八十一级,取九九之数。自下而上逐层台阶加高进入大门,拾级而上迎面的大殿是汤王殿,内供汤王塑像。大殿东西两侧墙上绘有八幅歌颂成汤功绩的彩色壁画,分别是:成汤助耕、葛伯仇饷、汤伐葛伯、成汤灭夏、成汤都商、以仁治国、网开三面、桑林祈雨。台上东部建有比干殿、钟楼和东偏门;台上西部建有微子殿、鼓楼、西偏门。大殿东西两边分列辅佐商汤的左、右丞相:仲虺和伊尹塑像。

谢信民说:我对汤王台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个花纹都有特别深的感情,因为每个地方都倾注了我的心血。

汤王台的未来发展:围绕姓氏文化 主打寻根祭祖

虽然汤王台主体工程现已基本完工,但谢信民告诉记者,还有很多后续工程要做,他现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及有识之士能帮他一把,共同把汤王台建成商丘的一处文化景点。

商丘是燧人氏的故乡,燧人氏被称作万姓之祖。由此可见,商丘是中华姓氏的发祥地之一,如果围绕姓氏文化做文章,南亳村的汤王台,也许可以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据了解,商丘现有的微子祠、三陵台,乃至阏伯台与商祖祠等,都是围绕姓氏文化、商文化这些文化元素做文章从而做大做强的。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宋氏、戴氏宗亲,乃至全球华商纷纷来商丘寻根祭祖,在商丘捐资助学、投资办厂、旅游经商,为商丘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商丘已成为世界各地宋氏、戴氏宗亲关注、向往的圣地。商汤是商代开国之君,也是宋国历代国君的嫡祖。宋氏、戴氏等系出子姓,溯源商朝,皆系成汤后裔。

商朝又称殷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重要朝代,是中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自天乙(成汤)至帝辛(商纣),共1731王,前后经历了将近600年。据考证,殷商子姓先后派生185个姓氏,契建商族后,子姓派生出的姓氏有:子、契、阏、相、商丘、商、空桐等16姓;汤建商朝后,子姓派生出的姓氏有:汤、孔、武、邓、殷等48姓;商亡后,太丁后裔派生出的姓氏有:宋、戴、林、王、孙、柴、李、皇甫、皇、牛等121姓。

尚起兴认为,商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不仅是三皇之首燧人氏的活动地和葬地,是五帝之一颛顼的重要活动地,也是五帝之一帝喾、商之先祖契的封地与葬地。商丘更是商汤的商代第一都的建都地。

《三坟》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伏羲之后,有的相传姓风,称为风氏。因此,源自燧人氏的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氏,堪称中华第一姓,燧人氏也成了比伏羲氏更早的中华万姓之祖

据考证,仅帝喾一系,就派生出姓氏1249个,其中单姓789个、复姓460个。在汉族人口最多的100个大姓氏中,帝喾之后竟占59个。在《百家姓》438个姓氏中,有242个源于商丘。台湾省的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10大姓氏中,有7个姓氏族根就在商丘。除帝喾后裔外,有据可查的姓氏在商丘还有葛、虞、陶、陈、田、桑、甾、犬、火、睢等。源于商丘的众多姓氏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内外华人当中。

在中国历史长河里,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代代相承。中华姓氏是全球华人的根之所在,情之所系。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凭借自己的姓氏寻找到祖根,寻找到同胞,寻找到魂牵梦绕的故土家园。

谢信民设想的汤王台后续工程中,要有一处姓氏文化的纪念地。这个纪念地可主祀源于商丘的万姓之祖燧人氏,并供奉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三皇五帝,以及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等这些中华民族始祖、也是中华姓氏祖先的神位。

这处姓氏文化的纪念地,还将包括中华各个姓氏的牌位和万姓同根树等姓氏渊源的文化符号。无论是赵钱孙李,还是周吴郑王,希望将来都可以找出自己姓氏出自哪一支。所有姓氏的海内外华人,都能在万姓之祖燧人氏的故乡商丘,找到回到老家的感觉。

背景知识

商代及其都城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经历1731王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

商代纪年大致在公元前17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但在夏代很长时期内,商人已立足于豫、鲁、冀之间,选择近水源宜于农耕的河流两岸或沼泽边缘建立聚居点。《尚书·序》和《史记·殷本纪》中都说商建国前自契至于成汤八迁,建国后自汤至于盘庚五迁

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是:一、契自亳(河南商丘一带)迁居蕃(山东滕县);二、昭明居砥石(河北元氏县南槐河);三、昭明归商(河南商丘一带);四、相土迁东都(山东泰山下);五、相土复迁商;六、上甲微迁殷(河南安阳);七、殷侯(在夏孔甲时,不详何人)归商;八、汤居亳。

这一时期的迁徙活动范围,大抵在冀南及豫北平原,至鲁中部和南部低山丘陵的河谷地带,位于有夏之居的东偏北部,其东南方是夏代东夷之淮夷所在。商人迁徙距离有时相当远,如相土时的两次迁居,直线距离足有500里以上,《诗经·商颂·长发》称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从豫东进迫东部滨海地区,开辟新的生物圈的动意是显而易见的。原居地环境的局限,限制了商族的发展,导致这类屡屡的远徙迁居,积极向外开拓新地。

商汤灭夏,建立国业后,都城仍屡次迁徙。商代有前后五迁,立过六都,如下:一、汤居亳;二、中丁迁隞(河南郑州商城,一说郑州西北石佛乡小双桥商代遗址,一说郑州荥泽敖山,一说陈留浚仪,一说山东洙、泗上游);三、河亶甲居相(河南内黄);四、祖乙迁邢(河北邢台,一说河南温县沁水之南);五、南庚迁奄(山东曲阜,一说河南安阳东南);六、盘庚迁殷(河南安阳殷墟)。

 

分享到:
上一篇: 商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渊源
下一篇:
相关阅读
文明简报
中国文明网联盟
商丘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k8凯发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